价值数千万的“我”要被煮了,你就这么喜欢“偷菜”么?

发布时间: 2018-07-11 09:24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秦金月 | 责任编辑: 秦金月

还记得几年前流行一时的“偷菜游戏”吗?你曾经废寝忘食、半夜起来“偷过菜”吗?


现在,游戏虽然不流行了,可是“偷菜”这种行为却没有消失。最近,中国网政协频道(《议库》APP平台)小编看到了这样一条消息:湖南农业大学浏阳教学科研综合基地发生村民偷摘玉米事件,导致学校2015级农学专业一班作物学科研技能竞赛无法继续,该班秦同学因试验材料损毁而无法完成毕业论文,农学院罗教授的此次科研试验得不到结果。


简而言之,学校用来做实验的科研菜被当地村民偷了,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毕业。或许有人说,不就是偷点菜么,有什么大不了的?这次的情况还真不一样。


这次被偷的菜,可能价值数千万


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这次的“科研菜被偷”事件。


7月7日16时许,湖南农业大学浏阳教学科研综合基地发生村民偷摘玉米事件,基地带队老师、学生及时阻止并报警。


据媒体报道,湖南农业大学浏阳教学科研综合基地承担了一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每年有6个专业300余名学生在基地进行综合实习。


该校通报称,玉米被偷事件导致学校2015级农学专业一班作物学科研技能竞赛无法继续,该班秦同学因试验材料损毁而无法完成毕业论文,农学院罗教授的此次科研试验得不到结果。


事发后,当地派出所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处置。沿溪镇党委、政府迅速组织当地村、组召开村民小组会议,组织归还被盗物品。


7月9日下午,该校农学院领导及相关人员赶赴浏阳,与当地政府积极沟通协商解决方案:做好学生思想稳定工作;调整秦同学毕业论文试验方案;加大基地安保建设和科普宣传力度;当地政府做好村民宣传教育工作,组织治安巡防队与基地师生一起加大巡逻力度,确保基地教学科研工作正常安全有序进行。


7月10日,湖南农业大学透露,经现场勘察,该校位于湖南浏阳沿溪镇的教学科研综合基地的1725份玉米科研材料被损毁。


这件事情也迅速在网上发酵并引起热议。


有学生在媒体采访视频中表示,他们班级正在参加科研竞赛的实验,玉米被偷相当于“整个班级的实验就没有了”,无法再做数据测量,“摘了更没法用”。


该同学还透露,其指导老师曾说:“这个东西(玉米)是原种,如果真的拿到市场去卖,可能要上千万。”

也有同学在相关消息下面留言,证实这一说法。



好在受到影响的学生被安排及时调整毕业论文试验方案。不过这位同学的心理阴影面积,小编也能体会一二。


价值数千万的“我”就要被煮了


村民偷玉米做什么?学生们推测:“ 他们应该是拿回去吃了,但是对我们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


又气又无奈的网友们在网上发帖表达不满:


其实面临同样命运的,不单止这价值数千万的玉米。中国网政协频道(《议库》APP平台)小编查阅资料发现,近年来“科研菜”被偷事件屡屡被爆:


泰州农科所培育5年的香沙芋新品种一夜几乎被偷光

2016年12月,江苏泰州农科所20多亩即将收获的科研芋头被村民偷走。事件发生后,省农科院泰州农科所副所长张培通教授为他们的孕育5年的芋头新品种被偷伤心不已。然而,令人尴尬的是,由于新品种芋头的真正价值难以确认,警方尽管锁定了部分偷芋头的村民,却无法对他们追责,只能批评教育。张培通还介绍,遭遇贼手远不止香沙芋,2016年夏天他们精心培育的香丝瓜,同样被偷了很多,很可能优良品种就在被村民偷走的那些香丝瓜里面。而这些香丝瓜是在他们经历了找到种子、自交、提纯、分类筛选等一系列科研努力之后才长出来的。


湖南农大油菜花实验田遭破坏

湖南农业大学的油菜花入选了“湖南十大校花”,该校的耘园油菜花田作为长沙网红花田,吸引了不少游客去拍照、赏花。除了观赏作用外,油菜花还肩负了一个重要的任务——做科研。


而就在今年二月,官博@湖南农业大学 发表通告称:耘园基地从3月3日起实行封闭管理,无关人员、车辆(含共享单车)不得擅自进入。


据红网湖南频道3月6日报道:封园前,游客在科研田搞野炊。


更有甚者摘掉了油菜花保护套拍照,拽走了研究用的彩色花生。校方表示:“耘园”油菜花田是实验教学基地,封园是为保证科研教学工作安全进行。


南京林业大学实验树苗被偷 博士生不得以改变论文方向

2016年3月22日,《金陵晚报》报道,南京林业大学的博士蒋同学读植物学专业,他为写毕业论文培育了4棵实验树苗,前后花费4年时间。树苗本放在实验室,因为实验室生长环境不好猜移栽到学校的花圃,没想到还是被人盯上了。好好的树苗被人偷走了2棵。无奈之下,蒋同学在仅剩的2棵树苗旁做了一块告示牌,跪求“借苗者”告知树苗的位置,哪怕让他采个样就好,因为“两棵样本太少,重新种植也需要时间。”


蒋同学挂出告示牌已半月有余,但始终没有人“归还”小树苗,如今他不仅要改变论文方向,还要想办法保住剩下的两棵小树苗。但这势必会影响毕业进度,该怎么办呢?导师表示,实在不行,就只能改变论文方向了。


博士苦种3年黑柿子 被路人采空

2015年十一假期里,武汉市林业果树科研所的宿福园博士在实验田种植的10多棵黑色柿子被路人采摘一空,已进行了三年的实验研究无功而返。


研究进行三年来,每逢黑色柿子成熟,即被人偷摘一空,有关品种分析、果实保存等研究结论,一直没有进展。林果所办公室负责人也表示,一开始大家以为是鸟干的,便用网子将树罩住,但仍然被偷,后来发现有脚印,疑似周围居民和附近路人偷摘。宿博士表示,为了继续研究,目前她已将黑色柿子树移栽到江夏偏僻的试验区。


3棵苹果树被偷摘 损失上亿 科研成果一朝化为乌有

2014年10月,青岛市农科院果茶研究所副所长韩明三欲哭无泪,头天晚上,韩明三还在青岛崂山北宅毕家村果木培育基地查看用于科研的苹果新品种,没想到次日一早再来,发现3棵科研果树果实全被偷光。而这已经进入了历经6载的科研收尾阶段,如果投入市场估计每亩将为果农节省经济投入3000元—4000元。


偷菜算不算“偷”?


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曾争辩:“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那么,小编试着揣摩一下这些偷科研菜的人的心理状态,大概可能是这样的:“偷菜不能算偷……偷菜!……反正都是要吃的,能算偷么?”


对“偷科研菜”这一行为如何衡量,到现在也是各有看法:


在科研人员眼里,被偷的并不是市价衡量的普通蔬菜,而是包含大量智力投入的智慧成果,盗窃者理应受到严惩。


不过盗窃者却未必能意识到这些菜的重要价值。


比如,我们在上文提到的第一个例子:2016年,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泰州农科所种植的20亩科研芋头被附近村民大量偷挖,农科院称,芋头“直接投入几十万,但真正损失或许成百乃至上千万。”但警方却称,按芋头的市值,案值太小,不能立案。“分到人头才几十块钱,只能批评教育。”


刑法学专家周光权认为,关键并不在于涉案物品的作价鉴定问题。关键的问题在于行为人对于财产价值的特殊性是否能够认识。在财物具有特殊性的场合,例如被盗财物是科研上的试验品时,行为人如果对财物的特殊性无法认识,对财物的价值就无法认识,也就欠缺对行为对象的认识,最终缺乏盗窃罪的犯罪故意。


所以有媒体分析称,在事件中,如果村民不清楚作物特殊性的情况下,偷科研菜和偷普通菜没有区别,案值不大的情况下,只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应接受治安处罚。另外,这些案例也不成立破坏生产经营罪,因为偷菜者主观上不是破坏,而是非法占有,客观上手段也是秘密窃取,不是破坏。


看到这里,是不是有些许的无奈?那么,对于科研人员来说,如何保护这些被盯上的“科研菜”?


有媒体给出建议:科研团队的安全意识有待提升,对科研活动宣传要加强。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保护科研的立法相对缺位。偷盗科研成果的违法成本近乎为零,没有任何防护网的科研农作物自然容易被人盯上。


中国网政协频道(《议库》APP平台)小编也简单搜寻了现有资料,还未发现有政协委员对这方面的问题提出系统建议。


我们呼吁,包括政协委员在内的社会各界关注屡次发生的“科研菜”被偷事件,提出宝贵建议,保护科研人员的合法权益,别再让价值千万的玉米面临被煮的命运。


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澎湃新闻、检察日报、金陵晚报、腾讯网、梨视频等


转载请标明出处:中国网政协频道(《议库》APP平台)

推荐阅读:

假离婚! 被各方诟病的这事儿为何“刹不住车”?

统战学首届研究生毕业 啥是“统战学”?

《基层干部“含泪”干扶贫》为什么被疯转